2019下网课考古与人类章节检测参考答案浏览数:631次
1.1 1 ()是考古学专业学术著作。 A、盗墓笔记 B、鬼吹灯 C、中国墓葬史 D、最后一个摸金校尉 正确答案:C 2 【多选题】考古学重大研究课题有()。 A、人类起源与迁徙 B、文明起源 C、农业起源 D、城市起源与发展 正确答案:BCD 3 【多选题】()是盗墓小说吸引读者的重要原因。 A、有故事性 B、寻宝情节 C、空间感鲜明 D、描述真实的考古现场 正确答案:BC 4 考古就是挖宝,考古与盗墓相仿。 正确答案:× 2.1 考古学学科结构和分支 1 1921年()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,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。 A、斯文·赫定 B、安特生 C、李济 D、夏鼐 2 传统考古学主要分为三个过程:发现过程、整理过程和()。 A、保护过程 B、公布资料 C、解释过程 D、修复过程 3 全流程考古学包括,发现、研究、保护和() A、利用、传承 B、利用、继承 C、发展、开发 D、开发、传承 4 1990年代以后,考古学不断走出学术象牙塔,“保护”成为重要理念。 5 考古学工作的外延不断拓展,使得传统考古工作重要程度下降。 2.2 传统——发现、研究(上) 1 探方是考古发掘的基本作业单位,它由()三部分组成 A、主体、隔梁、发掘面 B、隔梁、主体、底部 C、承重墙、主体、底部 D、主体、隔梁、关键柱 2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是由()颁布的。 A、公安部 B、文化和旅游部 C、国家文物局 D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【多选题】田野考古工作的三个作业流程是()。 A、收集遗存过程 B、整理遗存过程 C、分类遗存过程 D、解释遗存过程 D 4 【多选题】探方中隔梁的作用是()。 A、便于拍摄 B、取土用作通道 C、便于记录 D、观察地层剖面 D 5 考古时用手铲来刮地层,清理遗迹,剔取遗物等。 2.3 传统——发现、研究(下) 1 在解释遗存过程中,考古学更多地应用()这一考古学基本理论。 A、考古地层学 B、考古分类学 C、考古类型学 D、考古序列学 2 一般情况下,可以确定多个标准将遗迹遗物归类。 3 考古报告名称的命名原则是行政地名命名原则。 4 考古学中解释遗存可以通过文献研究、类型学研究和科技考古方法。 5 植物遗存属于有机质遗物。 2.4 外延——保护、利用、传承 1 文物法规定中国文物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是保护为主,()第一,合理利用,加强管理 A、 管理 B、 抢救 C、 利用 D、 发现 2 根据《文物藏品定级标准》,文物分为()。 A、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 B、一级文物、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 C、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 D、普通文物和宝贵文物 3 考古成果的社会利用,指将考古专业成果转换为一般学术成果,将一般学术成果转换为社会文化成果。 4 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文物定级的标准。 3.1 考古地层学(上) 1 遗址中未有人类活动前,天然堆积的土层叫()。 A、熟土 B、灰坑 C、生土 D、间歇层 2 【多选题】张忠培先生将()与()喻为近代考古学这部车子的两个轮子。 A、地层学 B、类型学 C、聚落考古学 D、环境考古学 3 【多选题】主要的层位关系有()。 A、包含 B、倒装 C、叠压 D、打破 D 4 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地层学与类型学。 5 晚期堆积可能出现早期遗物,同样早期堆积也可能出现晚期遗物。 3.2 考古地层学(下) 1 没有被自然或人为动力扰动过的堆积称为()。 A、次生堆积 B、原生堆积 C、生土层 D、倒装堆积 2 堆积中年代最晚的遗物代表了堆积形成年代。 3 平面相同的地层就表示剖面相同。 4 地层学的根本问题就是划分层位、确定层位关系,以判定堆积的早晚关系。 5 层位关系相同的堆积单位,地层学可以明确判断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。 3.3 考古类型学(上) 1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方法起源于()这一学科。 A、地层学 B、人类学 C、生物分类学 D、分析学 2 【多选题】类型学的基本方法有()。 A、比较 B、分类 C、类比 D、排比 3 大多器物只能推知相对年代,不能确定绝对年代,是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前提之一。 4 考古地层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,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。 3.4 考古类型学(下) 1 【多选题】对一般遗物进行分类时,应考虑()等形态因素。 A、形状 B、颜色 C、纹饰 D、制法 2 【多选题】考古类型学的分类法有()。 A、随机分类法 B、任意或直觉分类法 C、数字分类法 D、遗传分类法 3 【多选题】在类型学分类的体系中,()是三个基本概念。 A、类 B、型 C、式 D、种 C 4 考古学的分类通常有两个范畴:一个是基于器物的形态,一个是基于器物的功能。 4.1 概念与范畴 1 人骨形态的性别鉴定,()最为重要。 A、股骨与骨盆 B、股骨与头骨 C、骨盆和头骨 D、肋骨与头骨 2 约()年前,世界上主要的四大人种体质特征开始出现。 A、5万年前 B、4万年前 C、2万年前 D、3万年前 3 【多选题】疾病对人骨的改变主要包括()三种。 A、腐蚀 B、破碎 C、增生 D、改变结构 D 4 儿童的人骨性差异是明显的,因此这一时期的人骨鉴定是非常有效的。 4.2 重要研究课题述要 1 人类起源和进化是一个经历了漫长时代的过程,约()年。 A、200多万 B、300多万 C、400多万 D、500多万 2 旧石器时代时代一般分为初、早、中、晚四个阶段,其中初、早为()生活的时代。 A、直立人 B、猿人 C、早期智人 D、晚期智人 3 ()是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。 A、使用工具 B、制作工具 C、直立行走 D、脑容量增大 4 【多选题】对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存进行断代,主要采用()方法和手段。 A、放射性碳素法 B、古地磁法 C、热释光法 D、铀系法 5 环境变迁是促使人类进化的根本原因。 4.3 从猿到人——人类起源和演化 1 目前发现最早的古猿法雍猿上猿是在()发现的。 A、埃及 B、埃塞俄比亚 C、中国 D、意大利 2 山顶洞人是中国的()。 A、直立人 B、晚期智人 C、早期智人 D、现代人 3 早期智人在欧洲和中东被称为()。 A、典型尼人 B、进步尼人 C、尼安德特人 D、近东尼人 4 能人是目前所知最早能制造石器工具的人类祖先。 4.4 来自何处——人类迁徙与扩散 1 学界一般认为直立人是在距今200—300万年前在()起源的。 A、中东 B、东欧 C、西欧 D、非洲 2 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,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批分子人类学家提出夏娃理论,为()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。 A、多地区进化说 B、非洲单一起源说 C、欧洲单一起源说 D、东亚单一起源说 3 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是()化石。 A、元谋人 B、北京人 C、郧县人 D、蓝田人 4 【多选题】多年来,现代人类起源问题成为焦点,形成()两派学术阵营。 A、多地区进化说 B、交叉进化说 C、夏娃理论 D、非洲单一地区起源说 5 “非洲单一地区起源说”认为现代人类是有别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一个新的物种,他们在约20-1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并在其后迁移至各地,期间没有发生过基因交流。 5.1 打制石器工具 1 制作石器主要有()两种办法。 A、摔击和锤击法 B、硬锤和软锤技术 C、硬锤与敲击技术 D、砸击与软锤技术 2 ()技术会使制作的石器外表均匀规整。 A、 摔击 B、 碰砧 C、 硬锤 D、 软锤 3 在最初的能人时期,人类打制的石器工具被命名为()文化。 A、克拉克当 B、阿布维利 C、阿舍利 D、奥杜维 4 一般来说,只要有打击点就可被认定为石器 5 旧石器时代晚期,人类已可以使用间接打制法来制作细石器。 5.2 狩猎、采集与用火 1 人类进化早期阶段的两个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是()。 A、制作工具和狩猎 B、种植与制作工具 C、用火与制作石器工具 D、用火与狩猎 2 【多选题】古人类用火的主要作用是()。 A、取暖 B、照明 C、围猎 D、熟食 3 和人类有关的自然界遗存也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。 4 旧石器时代早中期,古人类已经具备高超的狩猎能力 5.3 艺术的出现 1 拉斯科动物壁画是人类美术史上最早绘画记录,它位于()。 A、法国 B、西班牙 C、意大利 D、德国 2 沃尔道夫的维纳斯雕像出土地点位于()。 A、法国 B、奥地利 C、埃及 D、瑞士 3 【多选题】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的文化被认为是人类认知能力飞跃的阶段,其中西欧出现了以()为特点的艺术。 A、岩画 B、洞穴壁画 C、雕塑 D、尖状器 C 4 旧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出现大量艺术品。 5 岩画的年代鉴定比壁画简单。 5.4 智力的进步 1 ()的心智已经基本发育成熟。 A、早期智人 B、南方古猿 C、晚期智人 D、直立人 2 德日进是()国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。 A、英国 B、法国 C、美国 D、意大利 3 现代人脑容量约为()毫升。 A、1400 B、1088 C、600 D、1300 4 随着人类的演化,人类脸部突出程度的变化为()。 A、变高 B、变低 C、不变 D、不明显 5 从视觉的象征性来分析,用线条、色彩来勾画各种物体的形象是视觉象征能力的进步,意味着人类智力的成熟。 5.5 住居、墓葬与信仰 1 人类在()阶段已经具有了生命和死亡概念。 A、南方古猿 B、能人 C、森林古猿 D、尼人 2 人类在最早时都住在山洞里。 3 远古人类因逐水草而居的觅食行为,造成了流动性很大的生存方式,通常不会有建屋的需求。 4 尼人曾把鲜花堆放在死者身上,可能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体现。 5 元谋人用朱砂祭奠死者、制作大量穿孔装饰品。 6.1 什么是新石器时代考古 1 新石器年代大致约为距今()。 A、300万—1万年 B、1万年—4千年 C、5000年 D、2万年—5000年 2 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经济模式是()。 A、采集 B、采集为主、渔猎为辅 C、渔猎 D、渔猎为主、采集为辅 3 【多选题】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形式受到()的影响。 A、气候条件 B、经济生活 C、文化传统 D、地理位置 4 可以通过石器制作方法划分新旧石器时代。 5 农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里程碑性事件,考古学上把这样的革命性变化,叫做“新石器时代革命”。 6.2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概况 1 我国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数超过10000处,已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不少于50个。 A、正确 B、错误 2 【多选题】新石器时代到来的物质文化标志有()。 A、农业种植 B、家畜驯养 C、制作陶器 D、磨制石器 3 “考古学文化”可运用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。 4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可以最小行政地名来命名。 6.3 农业起源及其理论假说(上) 1 “新石器革命”“城市革命”等概念是()提出的。 A、科林·伦福儒 B、戈登·柴尔德 C、路易斯·宾福德 D、沃尔索 2 “边缘区域理论”是()提出的。 A、科林·伦福儒 B、哈里斯 C、路易斯·宾福德 D、沃尔索 3 【多选题】使得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外力因素有()? A、人口 B、环境 C、技术 D、宗教信仰 C 4 “人口压力说”认为人口的压力是农业起源的主要动力。 6.4 农业起源及其理论假说(下) 1 以下哪一项是功能确切的农耕用具()。 A、石斧 B、石犁 C、石凿 D、石锛 2 浙江()遗址出土了距今()年的稻谷,使学界认为长江下游是稻作起源的中心。 A、河姆渡,5000 B、良渚,7000 C、河姆渡,7000 D、马家浜,4000 3 【多选题】()能证明稻田遗址的存在。 A、灌溉系统 B、田地遗址 C、粮食遗存 D、农业工具 4 上海地区出现了长三角地区最早的水井遗址。 5 苏州草鞋山马家浜遗址发现了6000年前的水田遗迹。 7.1 石器的生产和使用 1 人类右利手倾向出现的时间为()。 A、旧石器早期 B、旧石器晚期 C、新石器早期 D、新石器中期 2 石斧的刃是(),石锛的是()。 A、竖刃,竖刃 B、横刃,横刃 C、竖刃,横刃 D、横刃,竖刃 3 【多选题】石器工具种类有()。 A、斧 B、凿 C、锛 D、犁 4 一个遗址里同时发现坯料、半成品和成品,说明它曾经可能是一个生产某种工具的作坊。 5 石犁发明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。 7.2 玉器的基本概念 1 ()文化发现的玉器目前年代最早,距今()年。 A、良渚,5000 B、红山,6000 C、左家山,6000 D、兴隆洼,8000 2 【多选题】()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。 A、玉器 B、青铜器 C、瓷器 D、铁器 C 3 软玉硬度一般是5-5.5度;硬玉的硬度是8度。 4 环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。 5 玦常常成对出在墓主人的耳部周围,应是墓主人生前佩戴的耳饰。 7.3 玉器的重要考古发现(上) 1 ()时期是中国早期玉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。 A、仰韶文化 B、齐家文化 C、龙山文化 D、凌家滩文化 2 【多选题】中国三大早期玉器中心为()。 A、马家窑文化 B、红山文化 C、凌家滩文化 D、良渚文化 3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出土了女神像。 4 玉猪龙、C型龙都起源于玦类玉器。 5 红山文化年代早于兴隆洼文化。 7.4 玉器的重要考古发现(下) 1 良渚文化是()的文化,分布在长江()游地区。 A、新石器中期,中 B、新石器中期,下 C、新石器晚期,下 D、新石器早期,中 2 【多选题】()遗址的玉琮形制受到了良渚文化玉器的影响。 A、成都金沙遗址 B、河南殷墟遗址 C、延安卢山峁遗址 D、广东石峡遗址 3 【多选题】良渚文化中的典型器物有()。 A、琮 B、璧 C、钺 D、璜 4 良渚文化时期,玉钺已变成礼器,象征良渚国王的权利。 5 良渚文化出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。 7.5 玉器的人格化和世俗化 1 【多选题】玉器的形制可以分为()等。 A、玉琮 B、玉璧 C、玉钺 D、玉戈 2 “六器”“六瑞”是指璧、琮、圭、璋、琥、璜。 3 以苍璧礼天,以黄琮礼地,以青圭礼东方,以赤璋礼南方,以白琥礼西方,以玄璜礼北方 。 4 玉组佩不仅是装饰,也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。 8.1 陶器的起源(上) 1 人类第一次学会合成材料是制作()。 A、石器 B、陶器 C、青铜器 D、铁器 2 【多选题】()等特征是早期陶器的特征。 A、手制 B、轮制 C、器壁厚 D、结构松散 D 3 【多选题】新石器时代革命的标志为()。 A、磨制石器 B、驯养动物 C、栽培植物 D、合成材料做陶器 4 陶器的生产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个标志。 5 中国是陶器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。 8.2 陶器的起源(下) 1 广西甑皮岩遗址出土的陶器距今 ()年。 A、8000年 B、1万年 C、1.2万年 D、2万年 2 【多选题】人类历史上任何重大发明,必须具备两个条件,一是(),二是()。 A、宗教支持 B、社会需求 C、技术保障 D、国家权力 C 3 陶器的产生与人类定居生活关系密切。 4 最初的陶器是为了满足人类盛储东西的需要。 8.3 陶器的起源(下) 1 一件器物的()部位最容易变化。 A、底部 B、腹部 C、颈部 D、口部 2 【多选题】除了器型,通常所说的陶器“五要素”还有()。 A、制法 B、纹饰 C、颜色 D、质地 3 【多选题】 陶器器型主要由()等三部分构成。 A、 口部 B、 颈部 C、 腹部 D、 底部 D 4 考古上常以非容器,即生产工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。 5 器物的结构,常分为容器和非容器两类。 8.4 陶器的纹饰、质地与颜色 1 【多选题】 制作陶器纹饰的技法有()。 A、 拍印 B、 刻划 C、 素面 D、 泥塑 2 【多选题】 下列关于器物部位的变化正确的是() A、 口部最易变化 B、 底部其次变化 C、 腹部不太变化 D、 口部不易变化 C 3 陶器的绘画类纹饰包括彩陶和彩绘两种。 4 彩陶和彩绘陶制法一样。 5 彩陶纹饰以几何纹为主,多黑彩和红彩。 8.5 陶器的制法与功能 1 釉陶出现于(),盛行于()。 A、唐代早期,宋代 B、商周时期,春秋战国时期 C、隋代,唐代 D、西汉晚期,东汉 2 【多选题】以下()等陶器属于炊器。 A、鼎 B、豆 C、斝 D、鬲 D 3 斝出现时间较晚,是鬲的进化形式。 4 硬陶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低。 5 原始瓷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。 9.1 城市革命由来与标志 1 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伟大革命是()。 A、农业革命 B、城市革命 C、工业革命 D、聚落革命 2 “城市革命”最初发生在距今()年左右。 A、5000 B、5500 C、7000 D、6000 3 城市革命后,人类社会进入到以()关系为主的社会结构复杂的城市化过程中。 A、地缘 B、文化 C、血缘 D、业缘 4 孟斐斯城是两河流域古文明的代表城市,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。 9.2 1 半地穴式房屋是史前时代()流域较为流行的建筑形式。 A、珠江流域 B、长江流域 C、淮河流域 D、黄河流域 2 ()建筑形式是史前时代后期出现,且往往为社会上层人物的居住或者公共空间。 A、台基式房屋建筑 B、半地穴式房屋建筑 C、干栏式房屋建筑 D、地面式房屋建筑 3 在地面四周开挖沟槽,在沟槽里挖柱坑立柱,在木柱之间编缀竹、木条等,在两面抹上用草拌的泥而形成的墙被称为()。 A、毡包 B、干栏式建筑 C、木骨泥墙 D、抬梁式建筑 4 【多选题】中国代表性史前城市文明遗址有()。 A、浙江良渚古城 B、西汉长安城 C、湖北石家河古城 D、陕西石峁古城 D 5 良渚古城结构为双重城结构,分为内城和外城。 9.3 中国古代城市起源与发展(上) 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()时期的宫殿。 A、西周 B、夏代 C、东周 D、商代 2 19世纪末,在()发现的甲骨文,使得人们首次以实物资料印证了商朝的存在。 A、南阳 B、洛阳 C、信阳 D、安阳 3 【多选题】以下()是陕西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甲组基址的构件。 A、仰瓦 B、铅钉 C、柱钉 D、帽钉 4 郑州二里冈遗址以及商代城墙的发现,第一次揭开了商城形制的面纱。 5 “盘庚迁殷”是商人将都城迁往了安阳殷墟。 9.4 中国古代城市起源与发展(下) 1 开都城规划之先河,采用中轴对称的城址是()。 A、唐长安城 B、元大都 C、曹魏邺城 D、西汉长安城 2 北宋东京城位于今河南省()市。 A、开封 B、郑州 C、洛阳 D、安阳 3 【多选题】文明时代到来的三个物质标志是()。 A、陶器 B、文字 C、城市 D、金属 4 唐长安城规划整齐,布局严密,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。 5 三重城的都城格局到西汉才逐渐定型。 10.1 墓葬起源与概说 1 中国最早是从()开始出现葬仪习俗。 A、元谋人 B、山顶洞人 C、商朝 D、新石器时期 2 坟是墓上的建筑,又称为()。 A、封土 B、墓穴 C、棺椁 D、陵寝 3 ()时期以后,墓志铭和立碑才流行起来。 A、隋唐 B、两宋 C、商周 D、汉魏 4 ()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墓葬形制。 A、砖室墓 B、石室墓 C、土坑竖穴墓 D、洞室墓 5 从规模大小、葬具、随葬品等方面可以看出墓葬的等级差异。 10.2 史前时期墓葬 1 素有“中国第一陵”之称的是()。 A、妇好墓 B、殷墟王陵 C、秦始皇陵 D、黄帝陵 2 黄帝陵位于()省。 A、陕西 B、河南 C、河北 D、甘肃 3 黄帝陵被颁布为第()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A、一 B、二 C、三 D、四 4 一般来说,墓葬中骨骼分布散乱、外地迁移的被称为()。 A、一次葬 B、二次葬 C、原生葬 D、迁移葬 10.3 商周时期墓葬 1 据目前考古发现,开陵寝制度先河的是()遗址。 A、妇好墓 B、秦公一号大墓 C、秦始皇陵 D、殷墟王陵遗址 2 妇好墓位于殷墟()区。 A、祭祀区 B、作坊区 C、宫殿区 D、墓葬区 3 陕西凤翔秦景公一号大墓有()条墓道。 A、1 B、2 C、3 D、4 4 【多选题】商代王室墓分为()三种形制。 A、亞字型 B、甲字型 C、中字型 D、工字型 C 5 人牲是被动的,人殉可能带有一定主动性。 10.4 秦始皇陵(上) 1 从形制上看,秦始皇陵封土近()。 A、覆斗方形 B、锥形 C、四方形 D、圆丘形 2 根据考古复原,秦始皇陵封土顶部有进行祭奠的场所,该场所称作()。 A、便殿 B、享堂 C、正堂 D、正殿 3 目前可知,秦始皇陵的深度约为()米。 A、27 B、37 C、45 D、57 4 科技考古手段确认,秦始皇陵存在()异常现象。 A、铅 B、砷 C、碲 D、汞 5 司马迁曾在《史记》中记载了秦陵部分情况。 10.5 秦始皇陵(下) 1 秦始皇陵建成的兵马俑坑有()个。 A、1 B、2 C、3 D、4 2 在中国考古发现中,大规模用陶兵马俑陪葬的墓葬有()处。 A、2 B、3 C、4 D、5 3 俑作为人的模拟物用于随葬,是在()时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的丧葬习俗。 A、魏晋 B、汉代 C、东周 D、西周 4 秦始皇陵园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。 5 与秦代陶俑相比,汉代陶俑形制变大。 11.1 封土墓的出现 1 汉代11座帝陵,仅()是凿山为陵。 A、霸陵 B、阳陵 C、宪陵 D、原陵 2 坟丘墓大量出现在()时期。 A、汉代 B、春秋 C、隋唐 D、西周 3 凿山为陵是汉代出现的新的墓葬形式。 4 土墩墓多流行于西周时期长江中游地区。 11.2 汉代墓葬(上) 1 棺为葬具,出现在();椁为套在棺外的外棺,出现在()。 A、新石器时代晚期;新石器时代晚期 B、新石器时代中期;新石器时代中期 C、新石器时代早期;新石器时代晚期 D、新石器时代中期;新石器时代晚期 2 马王堆女尸墓葬是()重棺椁结构。 A、四 B、二 C、三 D、一 3 【多选题】马王堆女尸保存的很好的原因在于()。 A、深埋 B、密封 C、绝氧 D、棺液 4 马王堆女尸属于干尸类型。 5 战国秦汉时期皇室贵族曾经流行戴假发。 11.3 汉代墓葬(下) 1 北京丰台大葆台汉墓的墓葬结构是()。 A、土坑竖穴墓 B、崖洞墓 C、砖石墓 D、洞室墓 2 海昏侯墓是指西汉时期()的墓葬。 A、刘恒 B、刘恒 C、刘贺 D、刘彻 3 【多选题】()是西汉前期的两座大型的楚王崖洞墓。 A、满城汉墓 B、北洞山汉墓 C、狮子山汉墓 D、大葆台汉墓 C 4 从战国汉代开始出现土坑墓和砖室墓。 5 黄肠题凑墓属于木椁墓。 11.4 隋唐时期墓葬 1 唐代帝陵制度发生改变,将堆土为陵转变为()。 A、封土为陵 B、砖石墓 C、依山为陵 D、崖洞墓 2 史前以来流行以玉敛尸的葬俗。 3 隋炀帝陵墓是洞室墓。 4 唐代帝陵的陵园平面布局自乾陵开始,形成了定制。 5 陵前石刻数目、种类和位置是从隋炀帝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。 12.1 宋元时期的皇陵 1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()市,南宋皇陵在今浙江()市。 A、巩义,绍兴 B、开封,杭州 C、洛阳,杭州 D、巩义,杭州 2 明楼是指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楼,内立帝庙石碑。 3 汉唐宋选址多在山前慢坡处,明代开始选址于高旷平地或因山为陵。 4 元诸帝后都实行“厚葬”。 12.2 明代皇陵(上) 1 地宫是定陵的主要部分,由前、中、后、左、右5个厅组成,()是地宫内最大的一个殿。 A、前殿 B、左殿 C、中殿 D、后殿 2 明定陵是明代()的陵墓。 A、朱翊钧 B、朱允文 C、朱棣 D、朱由检 3 【多选题】定陵有()部分组成。 A、陪葬区 B、地宫 C、宝城墙 D、明楼 4 金刚墙是一种陵寝入口处用于加固性质的墙。古建筑对凡是看不见的加固墙都称为金刚墙。 5 定陵的发掘过程顺利,出土文物保护的很好。 12.3 明代皇陵(下) 1 清十二帝,主要葬在()两处地方,俗称清东陵和清西陵。 A、辽宁 B、天津 C、河北 D、北京 2 ()皇帝在西陵首建泰陵,产生了“昭穆葬制”。 A、嘉靖 B、雍正 C、乾隆 D、康熙 3 1928年,军阀()在河北遵化县境内的清东陵进行盗墓活动。 A、袁世凯 B、孙殿英 C、溥仪 D、吴佩孚 4 镀金铜龙盘柱出自雍正的陵墓。 12.4 清代皇陵(上) 1 宋元时期,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处于停滞不前时期。 2 乾隆皇帝说过,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要供奉,开国守业的帝王都要祭祀。 3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发展变化阶段中,三国至隋代是式微时期,对后代陵寝制度影响不大。 12.5 清代皇陵(下) 1 在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发展变化中,()属于发展完善时期。 A、明清 B、秦代 C、唐代 D、两汉 2 历代帝王不同程度地体现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团结统一、独立自主、爱好和平、自强不息的传统。 13.1 盗墓与防盗 1 探铲又称()。 A、扎杆 B、洛阳铲 C、手铲 D、探测仪 2 洛阳铲主要用于考古()。 A、发掘 B、整理 C、测量 D、钻探 3 【多选题】()工具是由盗墓贼发明的。 A、金属探测仪 B、探铲 C、扎杆 D、定向爆破技术 C 4 盗墓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存在的社会现象。 5 现在,盗墓工具和技术呈现科技化的趋势。 13.2 土坑深埋 1 山东泰安大汶口墓地10号墓是()时期的大型墓葬。 A、宋代 B、史前 C、唐代 D、西汉 2 ()时期,盗墓开始大量出现。 A、战国 B、春秋 C、夏商 D、新石器 3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盗洞最多的墓葬是()。 A、郭庄楚墓 B、老山汉墓 C、周原周王室大墓 D、秦景公大墓 4 春秋战国时代盛行厚葬之风。 13.3 积石与积沙 1 ()的出现使得墓葬位置更明显。 A、砖室墓 B、葬具 C、坟丘 D、石室墓 2 【多选题】陵墓的人为破坏一般分为()两种情况。 A、盗墓 B、毁墓 C、后代祭祀活动 D、护陵 3 【多选题】 中国古代墓葬防盗采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?() A、 土坑深埋 B、 积沙积石 C、 凿山为陵 D、 砖石并用 C 4 【多选题】用石头砌墓室四壁或把石头堆积在墓口作用是()。 A、加固 B、扩容 C、祭祀 D、防盗 5 积沙墓因其防护性高不太容易被盗掘。 13.4 以砖砌墓 1 ()时期起,墓葬建材和墓室结构开始大量使用砖建造。 A、战国 B、商代 C、汉代 D、魏晋 2 汉代以前,墓葬形制普遍为()。 A、土坑竖穴墓 B、砖室墓 C、石室墓 D、悬棺葬 3 宋李攸在()中,记录了宋英宗地宫封闭过程。 A、《宋史》 B、《文献通考》 C、《宋朝事实》 D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·真宗纪》 4 墓门汉代以后才出现。 5 宋代帝陵多为“积土成冢”,不易被盗。 13.5 凿山为陵(上) 1 开“凿山为陵”皇陵的先河是()。 A、汉宣帝杜陵 B、汉武帝茂陵 C、汉文帝霸陵 D、汉昭帝平陵 2 河北满城汉墓发掘时间是()。 A、1968年 B、1970年 C、1972年 D、1978年 3 玉衣又称()。 A、甲胄 B、玉甲 C、玉匣 D、玉琮 4 按汉制,玉衣是位高权重的皇室和贵族才能使用,而且还有身份等级的高低之别,分为铜缕玉衣、银缕玉衣和金缕玉衣三种。 5 玉棺在中国古代丧葬礼仪中非常罕见。 13.6 凿山为陵(下) 1 唐代乾陵地宫隧道的条石用()嵌固在一起。 A、塞石 B、燕尾铁 C、木构件 D、铁丝 2 明清时期主要采用()方式来防盗。 A、砖石并用,内外设防 B、凿山为陵 C、土坑深埋 D、积沙积石 3 隋炀帝陵考古属于主动性考古发掘。 14.1 对文物的认知过程(上) 1 我国《文物保护法》将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分为()级。 A、一 B、二 C、三 D、四 2 各时代重要实物、艺术品、文献、手稿、图书资料、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,分为()和()。 A、特殊文物;典型文物 B、珍贵文物;一般文物 C、一级文物;二级文物 D、珍贵文物;特殊文物 3 珍贵文物中,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()级文物。 A、一 B、二 C、三 D、四 4 【多选题】文物定级的根据是()。 A、历史价值 B、艺术价值 C、科学价值 D、经济价值 C 5 历史上,人们对文物概念的理解经历了“ 文物 → 遗产→古董 → 古玩 → 古物 ”的过程性变化。 14.2 对文物的认知过程(下) 1 ()是属于较高一级的抽象概念, A、文物 B、古董 C、遗物 D、遗存 2 古代遗留下来的可以移动、但不会在移动中改变其形态的实物称为()。 A、遗物 B、遗迹 C、遗存 D、古董 3 “文物”是专业范畴的常用词。 4 若是社会文化表述,我们现在一般把文物叫作“文化遗产”。 5 “遗物”和“遗迹”,是专业范畴常用词。 14.3 构成文物的基本要素 1 动物、植物、土地、矿藏等有体积、有形状的实物就都是文物。 A、正确 B、错误 2 考古发现的人的遗体和遗骨,属于文物范畴吗?()。 A、属于 B、不属于 3 文物的时间上限是()。 A、秦代 B、新石器时代 C、人类诞生 D、夏代 4 文物具有实态性,所以文物都是固态的。 5 所有古代人类的实物都是文物。 14.4 文物概念的历时性变化 1 “文”和“物”两字,最早连句使用是在()。 A、《春秋》 B、《公羊传》 C、《左传》 D、《诗经》 2 “文物”一词的形成,可追溯到()。 A、商代 B、东周 C、春秋 D、汉代 3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自觉、专门并形成 一定社会风气的收藏、著录文物,形成于()。 A、宋代 B、唐代 C、元代 D、清代 4 中国现代文物学的前身是()。 A、古董学 B、金石学 C、骨董学 D、古器学 5 “古董”包含“古物”和“文玩’’两部分内容,时代包括古代精品和当代工艺品、书画名家作品。 14.5 金石学的兴起与发展 1 金石学的滥觞期约从()开始。 A、夏代 B、商代 C、东周 D、西汉 2 金石学的鼎盛期是()。 A、清代 B、明代 C、元代 D、唐代 3 民国时期曾以()取代金石学。 A、文物学 B、考古学 C、古器物学 D、骨董学 4 【多选题】1900年前后的三次文物大发现是()。 A、甲骨文 B、北京人化石 C、敦煌石窟 D、汉晋简牍 D 14.6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1 ()年,章太炎《中国史通略》首次向中国介绍了西方考古学。 A、1935 B、1921 C、1901 D、1900 2 《中国文明起源新探》的作者是中国考古学会前理事长()。 A、苏秉琦 B、张忠培 C、邹衡 D、严文明 3 1930年,民国政府颁布国家文物法()。 A、《文物保护法》 B、《文物保存法》 C、《旧都文物法》 D、《古物保存法》 4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源头。 5 1935年北平市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研究、 修古代建筑的 “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”。 15.1 考古学的作用(上) 1 中国考古学自()年代以后,开始普遍重视“保护”这一方面的内容。 A、1980 B、2000 C、1990 D、2010 2 【多选题】以下哪些是长平之战的考古状况? A、发现的都是男性标本 B、标本身高为170厘米左右 C、标本年龄多为30岁以上 D、从人骨创伤和骨架排列看,人骨有箭伤、砸痕、刃痕、骨折等。 3 20世纪80年代以前,中国考古工作主要是做专业科研。 4 考古学可以证实历史,但是不能订正、修改历史。 5 考古学发现对研究和复原先秦历史作用巨大。 15.2 考古学的作用(下) 1 以下()不属于长江下游考古学文化? A、良渚文化 B、钱山漾文化 C、马家浜文化 D、大溪文化 2 新时期时代可分为三个时期,其中中期距今7000-5000年前,通常被称为()。 A、龙山时代 B、仰韶时代 C、良渚时代 D、陶寺时代 3 ()被西方誉为“考古学之父”。 A、柴尔德 B、宾福德 C、斯坦因 D、汤姆森 4 上海地区的早期文化序列为马家浜文化、崧泽文化、良渚文化、()、马桥文化、广富林文化。 A、陶寺文化 B、钱山漾文化 C、红山文化 D、大溪文化 5 【多选题】上海的()文化曾在5000年前的远古时代第一次达到了中国史前各地文化发展的顶峰。 A、崧泽文化 B、马家浜文化 C、良渚文化 D、广富林文化 15.3 考古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1 ()年,考古学从二级学科被升级为一级学科。 A、2011 B、2012 C、2013 D、2014 2 【多选题】()等是考古学科的专题。 A、美术考古学 B、冶金考古学 C、环境考古学 D、建筑考古学 3 【多选题】()等学科是考古学二级学科。 A、世界考古学 B、考古学理论 C、博物馆学 D、动物考古学 4 考古学是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。 5 考古学的下限是明代。 15.4 考古复原历史与考古重建文化 1 作家()是世界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先驱。 A、屠格涅夫 B、海明威 C、莎士比亚 D、雨果 2 法国()的建造与巴黎城市轮廓和色调极不相称,一直备受批评。 A、埃菲尔铁塔 B、凯旋门 C、蒙帕纳斯塔楼 D、卢浮宫 3 【多选题】中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是()。 A、保护为主 B、抢救第一 C、合理利用 D、加强管理 4 1972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》,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。 5 文化遗产的提出,使文物研究重点从研究器物形态向研究器物价值转化,侧重对物的文化研究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。 15.5 考古资源的利用与传承 1 上海的广富林文化约距今()年。 A、3500 B、4300 C、4500 D、5000 2 【多选题】()等因素促使了中国文物考古观的进步。 A、民众需要 B、政府重视 C、行业推进 D、行业竞争 C 3 【多选题】2018年《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如干意见》中提出,文物工作的主线是()。 A、调查发掘 B、保护利用 C、遗产传承 D、展示利用 C 4 广富林遗址的保护之路构建起上海的早期历史文化发展标识,创新了广富林考古遗产价值传承新路。 1.2古墓题材何以吸引公众 1 河南安阳殷墟商代王陵的防盗措施是()。 A、积石积沙 B、挖坑深埋 C、砖室墓 D、凿山为陵 正确答案:B 2 ()以前古墓大多没有墓门和砖室。 A、战国 B、西汉 C、新石器时代 D、唐代 正确答案:B 3 河北满城汉墓的结构是()。 A、土坑竖穴 B、砖室墓 C、凿山为陵 D、石室墓 正确答案:C 4 一般来说,考古发现中最常见的发现物是()。 A、碎陶片 B、完整陶器 C、青铜器 D、瓷器 正确答案:A 5 土坑墓自古至今都存在。 正确答案:√ 1.3 文物与考古的关系 1 考古学与文物学最大的区别是()。 A、研究对象 B、研究目的 C、获取资料的方法 D、研究角度 正确答案:C 2 通过社会征集手段获取到的资料称为()。 A、发掘品 B、征集品 C、修复品 D、传世品 正确答案:D 3 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、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的观点属于()学科的观点。 A、人类学 B、历史学 C、考古学 D、民族学 正确答案:A 4 【多选题】区别学科的三个要素是()。 A、研究对象 B、研究成果 C、研究方法 D、研究目的 正确答案:CD 5 考古学是通过社会征集手段,获得资料的。 正确答案:× 1.4 汤姆森与三期说 1 1819年,丹麦国家博物馆汤姆森提出“三期说”,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石器时代、青铜时代和()。 A、金器时代 B、瓷器时代 C、铁器时代 D、陶器时代 正确答案:C 2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制作工艺主要是()。 A、打制 B、磨制 C、摔击 D、压制 正确答案:A 3 人类最早的“四大发明”发生在()时期。 A、旧石器时代 B、铁器时代 C、青铜时代 D、新石器时代 正确答案:D 4 【多选题】青铜的优点是()。 A、熔点高 B、熔点低 C、硬度大 D、铸件不易出砂眼 正确答案:BCD 5 东汉时期,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,成为主要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器以及武器。 正确答案:√ 1.5 考古学的定义 1 考古学是用()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科学。 A、植物遗存 B、动物化石 C、实物资料 D、历史文献 正确答案:C 2 遗存可以分为()。 A、遗迹和遗物 B、自然遗存和人工遗存 C、史前遗迹和历史遗迹 D、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 正确答案:A 3 考古学中发现的生产工具、武器、生活用具属于遗迹范畴。 正确答案:B 4 考古学中发现的房屋、村落、道路属于遗迹范畴。 正确答案:√ 5 考古学越来越重视对古代文物和古代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、展示和利用。 正确答案:√ 1.6 考古学学科结构和分支 1 根据时代,可以将考古学划分为()。 A、田野考古学和水下考古学 B、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C、中国考古学和外国考古学 D、实验考古学和科技考古学 正确答案:B 2 考古发掘前的必要准备是()。 A、考古钻探 B、考古整理 C、考古阐释 D、考古调查 正确答案:D 3 【多选题】田野考古的三个作业流程是()。 A、收集遗存过程 B、整理遗存过程 C、解释遗存过程 D、归纳遗存过程 正确答案:BC 4 【多选题】()属于考古调查的流程。 A、科学检测 B、地面观察 C、撰写报告 D、小型试掘 正确答案:BD 5 对遗存的各种检测属于解释遗存的过程。 正确答案:× 2.1 考古学学科结构和分支 1 1921年()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仰韶文化,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。 A、斯文·赫定 B、安特生 C、李济 D、夏鼐 2 传统考古学主要分为三个过程:发现过程、整理过程和()。 A、保护过程 B、公布资料 C、解释过程 D、修复过程 3 全流程考古学包括,发现、研究、保护和() A、利用、传承 B、利用、继承 C、发展、开发 D、开发、传承 4 1990年代以后,考古学不断走出学术象牙塔,“保护”成为重要理念。 5 考古学工作的外延不断拓展,使得传统考古工作重要程度下降。 2.2 传统——发现、研究(上) 1 探方是考古发掘的基本作业单位,它由()三部分组成 A、主体、隔梁、发掘面 B、隔梁、主体、底部 C、承重墙、主体、底部 D、主体、隔梁、关键柱 2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是由()颁布的。 A、公安部 B、文化和旅游部 C、国家文物局 D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【多选题】田野考古工作的三个作业流程是()。 A、收集遗存过程 B、整理遗存过程 C、分类遗存过程 D、解释遗存过程 D 4 【多选题】探方中隔梁的作用是()。 A、便于拍摄 B、取土用作通道 C、便于记录 D、观察地层剖面 D 5 考古时用手铲来刮地层,清理遗迹,剔取遗物等。 2.3 传统——发现、研究(下) 1 在解释遗存过程中,考古学更多地应用()这一考古学基本理论。 A、考古地层学 B、考古分类学 C、考古类型学 D、考古序列学 2 一般情况下,可以确定多个标准将遗迹遗物归类。 3 考古报告名称的命名原则是行政地名命名原则。 4 考古学中解释遗存可以通过文献研究、类型学研究和科技考古方法。 5 植物遗存属于有机质遗物。 2.4 外延——保护、利用、传承 1 文物法规定中国文物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是保护为主,()第一,合理利用,加强管理 A、 管理 B、 抢救 C、 利用 D、 发现 2 根据《文物藏品定级标准》,文物分为()。 A、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 B、一级文物、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 C、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 D、普通文物和宝贵文物 3 考古成果的社会利用,指将考古专业成果转换为一般学术成果,将一般学术成果转换为社会文化成果。 4 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文物定级的标准。 3.1 考古地层学(上) 1 遗址中未有人类活动前,天然堆积的土层叫()。 A、熟土 B、灰坑 C、生土 D、间歇层 2 【多选题】张忠培先生将()与()喻为近代考古学这部车子的两个轮子。 A、地层学 B、类型学 C、聚落考古学 D、环境考古学 3 【多选题】主要的层位关系有()。 A、包含 B、倒装 C、叠压 D、打破 D 4 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地层学与类型学。 5 晚期堆积可能出现早期遗物,同样早期堆积也可能出现晚期遗物。 3.2 考古地层学(下) 1 没有被自然或人为动力扰动过的堆积称为()。 A、次生堆积 B、原生堆积 C、生土层 D、倒装堆积 2 堆积中年代最晚的遗物代表了堆积形成年代。 3 平面相同的地层就表示剖面相同。 4 地层学的根本问题就是划分层位、确定层位关系,以判定堆积的早晚关系。 5 层位关系相同的堆积单位,地层学可以明确判断它们之间的早晚关系。 3.3 考古类型学(上) 1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方法起源于()这一学科。 A、地层学 B、人类学 C、生物分类学 D、分析学 2 【多选题】类型学的基本方法有()。 A、比较 B、分类 C、类比 D、排比 3 大多器物只能推知相对年代,不能确定绝对年代,是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前提之一。 4 考古地层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,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。 3.4 考古类型学(下) 1 【多选题】对一般遗物进行分类时,应考虑()等形态因素。 A、形状 B、颜色 C、纹饰 D、制法 2 【多选题】考古类型学的分类法有()。 A、随机分类法 B、任意或直觉分类法 C、数字分类法 D、遗传分类法 3 【多选题】在类型学分类的体系中,()是三个基本概念。 A、类 B、型 C、式 D、种 C 4 考古学的分类通常有两个范畴:一个是基于器物的形态,一个是基于器物的功能。 4.1 概念与范畴 1 人骨形态的性别鉴定,()最为重要。 A、股骨与骨盆 B、股骨与头骨 C、骨盆和头骨 D、肋骨与头骨 2 约()年前,世界上主要的四大人种体质特征开始出现。 A、5万年前 B、4万年前 C、2万年前 D、3万年前 3 【多选题】疾病对人骨的改变主要包括()三种。 A、腐蚀 B、破碎 C、增生 D、改变结构 D 4 儿童的人骨性差异是明显的,因此这一时期的人骨鉴定是非常有效的。 4.2 重要研究课题述要 1 人类起源和进化是一个经历了漫长时代的过程,约()年。 A、200多万 B、300多万 C、400多万 D、500多万 2 旧石器时代时代一般分为初、早、中、晚四个阶段,其中初、早为()生活的时代。 A、直立人 B、猿人 C、早期智人 D、晚期智人 3 ()是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。 A、使用工具 B、制作工具 C、直立行走 D、脑容量增大 4 【多选题】对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存进行断代,主要采用()方法和手段。 A、放射性碳素法 B、古地磁法 C、热释光法 D、铀系法 5 环境变迁是促使人类进化的根本原因。 4.3 从猿到人——人类起源和演化 1 目前发现最早的古猿法雍猿上猿是在()发现的。 A、埃及 B、埃塞俄比亚 C、中国 D、意大利 2 山顶洞人是中国的()。 A、直立人 B、晚期智人 C、早期智人 D、现代人 3 早期智人在欧洲和中东被称为()。 A、典型尼人 B、进步尼人 C、尼安德特人 D、近东尼人 4 能人是目前所知最早能制造石器工具的人类祖先。 4.4 来自何处——人类迁徙与扩散 1 学界一般认为直立人是在距今200—300万年前在()起源的。 A、中东 B、东欧 C、西欧 D、非洲 2 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,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批分子人类学家提出夏娃理论,为()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。 A、多地区进化说 B、非洲单一起源说 C、欧洲单一起源说 D、东亚单一起源说 3 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是()化石。 A、元谋人 B、北京人 C、郧县人 D、蓝田人 4 【多选题】多年来,现代人类起源问题成为焦点,形成()两派学术阵营。 A、多地区进化说 B、交叉进化说 C、夏娃理论 D、非洲单一地区起源说 5 “非洲单一地区起源说”认为现代人类是有别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一个新的物种,他们在约20-1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并在其后迁移至各地,期间没有发生过基因交流。 5.1 打制石器工具 1 制作石器主要有()两种办法。 A、摔击和锤击法 B、硬锤和软锤技术 C、硬锤与敲击技术 D、砸击与软锤技术 2 ()技术会使制作的石器外表均匀规整。 A、 摔击 B、 碰砧 C、 硬锤 D、 软锤 3 在最初的能人时期,人类打制的石器工具被命名为()文化。 A、克拉克当 B、阿布维利 C、阿舍利 D、奥杜维 4 一般来说,只要有打击点就可被认定为石器 5 旧石器时代晚期,人类已可以使用间接打制法来制作细石器。 5.2 狩猎、采集与用火 1 人类进化早期阶段的两个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是()。 A、制作工具和狩猎 B、种植与制作工具 C、用火与制作石器工具 D、用火与狩猎 2 【多选题】古人类用火的主要作用是()。 A、取暖 B、照明 C、围猎 D、熟食 3 和人类有关的自然界遗存也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。 4 旧石器时代早中期,古人类已经具备高超的狩猎能力 5.3 艺术的出现 1 拉斯科动物壁画是人类美术史上最早绘画记录,它位于()。 A、法国 B、西班牙 C、意大利 D、德国 2 沃尔道夫的维纳斯雕像出土地点位于()。 A、法国 B、奥地利 C、埃及 D、瑞士 3 【多选题】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的文化被认为是人类认知能力飞跃的阶段,其中西欧出现了以()为特点的艺术。 A、岩画 B、洞穴壁画 C、雕塑 D、尖状器 C 4 旧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出现大量艺术品。 5 岩画的年代鉴定比壁画简单。 5.4 智力的进步 1 ()的心智已经基本发育成熟。 A、早期智人 B、南方古猿 C、晚期智人 D、直立人 2 德日进是()国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。 A、英国 B、法国 C、美国 D、意大利 3 现代人脑容量约为()毫升。 A、1400 B、1088 C、600 D、1300 4 随着人类的演化,人类脸部突出程度的变化为()。 A、变高 B、变低 C、不变 D、不明显 5 从视觉的象征性来分析,用线条、色彩来勾画各种物体的形象是视觉象征能力的进步,意味着人类智力的成熟。 5.5 住居、墓葬与信仰 1 人类在()阶段已经具有了生命和死亡概念。 A、南方古猿 B、能人 C、森林古猿 D、尼人 2 人类在最早时都住在山洞里。 3 远古人类因逐水草而居的觅食行为,造成了流动性很大的生存方式,通常不会有建屋的需求。 4 尼人曾把鲜花堆放在死者身上,可能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体现。 5 元谋人用朱砂祭奠死者、制作大量穿孔装饰品。 6.1 什么是新石器时代考古 1 新石器年代大致约为距今()。 A、300万—1万年 B、1万年—4千年 C、5000年 D、2万年—5000年 2 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经济模式是()。 A、采集 B、采集为主、渔猎为辅 C、渔猎 D、渔猎为主、采集为辅 3 【多选题】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形式受到()的影响。 A、气候条件 B、经济生活 C、文化传统 D、地理位置 4 可以通过石器制作方法划分新旧石器时代。 5 农业革命是人类发展史上里程碑性事件,考古学上把这样的革命性变化,叫做“新石器时代革命”。 6.2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概况 1 我国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总数超过10000处,已命名的考古学文化不少于50个。 A、正确 B、错误 2 【多选题】新石器时代到来的物质文化标志有()。 A、农业种植 B、家畜驯养 C、制作陶器 D、磨制石器 3 “考古学文化”可运用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。 4 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可以最小行政地名来命名。 6.3 农业起源及其理论假说(上) 1 “新石器革命”“城市革命”等概念是()提出的。 A、科林·伦福儒 B、戈登·柴尔德 C、路易斯·宾福德 D、沃尔索 2 “边缘区域理论”是()提出的。 A、科林·伦福儒 B、哈里斯 C、路易斯·宾福德 D、沃尔索 3 【多选题】使得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外力因素有()? A、人口 B、环境 C、技术 D、宗教信仰 C 4 “人口压力说”认为人口的压力是农业起源的主要动力。 6.4 农业起源及其理论假说(下) 1 以下哪一项是功能确切的农耕用具()。 A、石斧 B、石犁 C、石凿 D、石锛 2 浙江()遗址出土了距今()年的稻谷,使学界认为长江下游是稻作起源的中心。 A、河姆渡,5000 B、良渚,7000 C、河姆渡,7000 D、马家浜,4000 3 【多选题】()能证明稻田遗址的存在。 A、灌溉系统 B、田地遗址 C、粮食遗存 D、农业工具 4 上海地区出现了长三角地区最早的水井遗址。 5 苏州草鞋山马家浜遗址发现了6000年前的水田遗迹。 7.1 石器的生产和使用 1 人类右利手倾向出现的时间为()。 A、旧石器早期 B、旧石器晚期 C、新石器早期 D、新石器中期 2 石斧的刃是(),石锛的是()。 A、竖刃,竖刃 B、横刃,横刃 C、竖刃,横刃 D、横刃,竖刃 3 【多选题】石器工具种类有()。 A、斧 B、凿 C、锛 D、犁 4 一个遗址里同时发现坯料、半成品和成品,说明它曾经可能是一个生产某种工具的作坊。 5 石犁发明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。 7.2 玉器的基本概念 1 ()文化发现的玉器目前年代最早,距今()年。 A、良渚,5000 B、红山,6000 C、左家山,6000 D、兴隆洼,8000 2 【多选题】()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。 A、玉器 B、青铜器 C、瓷器 D、铁器 C 3 软玉硬度一般是5-5.5度;硬玉的硬度是8度。 4 环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。 5 玦常常成对出在墓主人的耳部周围,应是墓主人生前佩戴的耳饰。 7.3 玉器的重要考古发现(上) 1 ()时期是中国早期玉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。 A、仰韶文化 B、齐家文化 C、龙山文化 D、凌家滩文化 2 【多选题】中国三大早期玉器中心为()。 A、马家窑文化 B、红山文化 C、凌家滩文化 D、良渚文化 3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出土了女神像。 4 玉猪龙、C型龙都起源于玦类玉器。 5 红山文化年代早于兴隆洼文化。 7.4 玉器的重要考古发现(下) 1 良渚文化是()的文化,分布在长江()游地区。 A、新石器中期,中 B、新石器中期,下 C、新石器晚期,下 D、新石器早期,中 2 【多选题】()遗址的玉琮形制受到了良渚文化玉器的影响。 A、成都金沙遗址 B、河南殷墟遗址 C、延安卢山峁遗址 D、广东石峡遗址 3 【多选题】良渚文化中的典型器物有()。 A、琮 B、璧 C、钺 D、璜 4 良渚文化时期,玉钺已变成礼器,象征良渚国王的权利。 5 良渚文化出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。 7.5 玉器的人格化和世俗化 1 【多选题】玉器的形制可以分为()等。 A、玉琮 B、玉璧 C、玉钺 D、玉戈 2 “六器”“六瑞”是指璧、琮、圭、璋、琥、璜。 3 以苍璧礼天,以黄琮礼地,以青圭礼东方,以赤璋礼南方,以白琥礼西方,以玄璜礼北方 。 4 玉组佩不仅是装饰,也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。 8.1 陶器的起源(上) 1 人类第一次学会合成材料是制作()。 A、石器 B、陶器 C、青铜器 D、铁器 2 【多选题】()等特征是早期陶器的特征。 A、手制 B、轮制 C、器壁厚 D、结构松散 D 3 【多选题】新石器时代革命的标志为()。 A、磨制石器 B、驯养动物 C、栽培植物 D、合成材料做陶器 4 陶器的生产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个标志。 5 中国是陶器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。 8.2 陶器的起源(下) 1 广西甑皮岩遗址出土的陶器距今 ()年。 A、8000年 B、1万年 C、1.2万年 D、2万年 2 【多选题】人类历史上任何重大发明,必须具备两个条件,一是(),二是()。 A、宗教支持 B、社会需求 C、技术保障 D、国家权力 C 3 陶器的产生与人类定居生活关系密切。 4 最初的陶器是为了满足人类盛储东西的需要。 8.3 陶器的起源(下) 1 一件器物的()部位最容易变化。 A、底部 B、腹部 C、颈部 D、口部 2 【多选题】除了器型,通常所说的陶器“五要素”还有()。 A、制法 B、纹饰 C、颜色 D、质地 3 【多选题】 陶器器型主要由()等三部分构成。 A、 口部 B、 颈部 C、 腹部 D、 底部 D 4 考古上常以非容器,即生产工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。 5 器物的结构,常分为容器和非容器两类。 8.4 陶器的纹饰、质地与颜色 1 【多选题】 制作陶器纹饰的技法有()。 A、 拍印 B、 刻划 C、 素面 D、 泥塑 2 【多选题】 下列关于器物部位的变化正确的是() A、 口部最易变化 B、 底部其次变化 C、 腹部不太变化 D、 口部不易变化 C 3 陶器的绘画类纹饰包括彩陶和彩绘两种。 4 彩陶和彩绘陶制法一样。 5 彩陶纹饰以几何纹为主,多黑彩和红彩。 8.5 陶器的制法与功能 1 釉陶出现于(),盛行于()。 A、唐代早期,宋代 B、商周时期,春秋战国时期 C、隋代,唐代 D、西汉晚期,东汉 2 【多选题】以下()等陶器属于炊器。 A、鼎 B、豆 C、斝 D、鬲 D 3 斝出现时间较晚,是鬲的进化形式。 4 硬陶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低。 5 原始瓷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。 9.1 城市革命由来与标志 1 人类历史上第二次伟大革命是()。 A、农业革命 B、城市革命 C、工业革命 D、聚落革命 2 “城市革命”最初发生在距今()年左右。 A、5000 B、5500 C、7000 D、6000 3 城市革命后,人类社会进入到以()关系为主的社会结构复杂的城市化过程中。 A、地缘 B、文化 C、血缘 D、业缘 4 孟斐斯城是两河流域古文明的代表城市,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。 9.2 1 半地穴式房屋是史前时代()流域较为流行的建筑形式。 A、珠江流域 B、长江流域 C、淮河流域 D、黄河流域 2 ()建筑形式是史前时代后期出现,且往往为社会上层人物的居住或者公共空间。 A、台基式房屋建筑 B、半地穴式房屋建筑 C、干栏式房屋建筑 D、地面式房屋建筑 3 在地面四周开挖沟槽,在沟槽里挖柱坑立柱,在木柱之间编缀竹、木条等,在两面抹上用草拌的泥而形成的墙被称为()。 A、毡包 B、干栏式建筑 C、木骨泥墙 D、抬梁式建筑 4 【多选题】中国代表性史前城市文明遗址有()。 A、浙江良渚古城 B、西汉长安城 C、湖北石家河古城 D、陕西石峁古城 D 5 良渚古城结构为双重城结构,分为内城和外城。 9.3 中国古代城市起源与发展(上) 1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()时期的宫殿。 A、西周 B、夏代 C、东周 D、商代 2 19世纪末,在()发现的甲骨文,使得人们首次以实物资料印证了商朝的存在。 A、南阳 B、洛阳 C、信阳 D、安阳 3 【多选题】以下()是陕西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甲组基址的构件。 A、仰瓦 B、铅钉 C、柱钉 D、帽钉 4 郑州二里冈遗址以及商代城墙的发现,第一次揭开了商城形制的面纱。 5 “盘庚迁殷”是商人将都城迁往了安阳殷墟。 9.4 中国古代城市起源与发展(下) 1 开都城规划之先河,采用中轴对称的城址是()。 A、唐长安城 B、元大都 C、曹魏邺城 D、西汉长安城 2 北宋东京城位于今河南省()市。 A、开封 B、郑州 C、洛阳 D、安阳 3 【多选题】文明时代到来的三个物质标志是()。 A、陶器 B、文字 C、城市 D、金属 4 唐长安城规划整齐,布局严密,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。 5 三重城的都城格局到西汉才逐渐定型。 10.1 墓葬起源与概说 1 中国最早是从()开始出现葬仪习俗。 A、元谋人 B、山顶洞人 C、商朝 D、新石器时期 2 坟是墓上的建筑,又称为()。 A、封土 B、墓穴 C、棺椁 D、陵寝 3 ()时期以后,墓志铭和立碑才流行起来。 A、隋唐 B、两宋 C、商周 D、汉魏 4 ()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墓葬形制。 A、砖室墓 B、石室墓 C、土坑竖穴墓 D、洞室墓 5 从规模大小、葬具、随葬品等方面可以看出墓葬的等级差异。 10.2 史前时期墓葬 1 素有“中国第一陵”之称的是()。 A、妇好墓 B、殷墟王陵 C、秦始皇陵 D、黄帝陵 2 黄帝陵位于()省。 A、陕西 B、河南 C、河北 D、甘肃 3 黄帝陵被颁布为第()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A、一 B、二 C、三 D、四 4 一般来说,墓葬中骨骼分布散乱、外地迁移的被称为()。 A、一次葬 B、二次葬 C、原生葬 D、迁移葬 10.3 商周时期墓葬 1 据目前考古发现,开陵寝制度先河的是()遗址。 A、妇好墓 B、秦公一号大墓 C、秦始皇陵 D、殷墟王陵遗址 2 妇好墓位于殷墟()区。 A、祭祀区 B、作坊区 C、宫殿区 D、墓葬区 3 陕西凤翔秦景公一号大墓有()条墓道。 A、1 B、2 C、3 D、4 4 【多选题】商代王室墓分为()三种形制。 A、亞字型 B、甲字型 C、中字型 D、工字型 C 5 人牲是被动的,人殉可能带有一定主动性。 10.4 秦始皇陵(上) 1 从形制上看,秦始皇陵封土近()。 A、覆斗方形 B、锥形 C、四方形 D、圆丘形 2 根据考古复原,秦始皇陵封土顶部有进行祭奠的场所,该场所称作()。 A、便殿 B、享堂 C、正堂 D、正殿 3 目前可知,秦始皇陵的深度约为()米。 A、27 B、37 C、45 D、57 4 科技考古手段确认,秦始皇陵存在()异常现象。 A、铅 B、砷 C、碲 D、汞 5 司马迁曾在《史记》中记载了秦陵部分情况。 10.5 秦始皇陵(下) 1 秦始皇陵建成的兵马俑坑有()个。 A、1 B、2 C、3 D、4 2 在中国考古发现中,大规模用陶兵马俑陪葬的墓葬有()处。 A、2 B、3 C、4 D、5 3 俑作为人的模拟物用于随葬,是在()时期逐渐开始流行起来的丧葬习俗。 A、魏晋 B、汉代 C、东周 D、西周 4 秦始皇陵园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。 5 与秦代陶俑相比,汉代陶俑形制变大。 11.1 封土墓的出现 1 汉代11座帝陵,仅()是凿山为陵。 A、霸陵 B、阳陵 C、宪陵 D、原陵 2 坟丘墓大量出现在()时期。 A、汉代 B、春秋 C、隋唐 D、西周 3 凿山为陵是汉代出现的新的墓葬形式。 4 土墩墓多流行于西周时期长江中游地区。 11.2 汉代墓葬(上) 1 棺为葬具,出现在();椁为套在棺外的外棺,出现在()。 A、新石器时代晚期;新石器时代晚期 B、新石器时代中期;新石器时代中期 C、新石器时代早期;新石器时代晚期 D、新石器时代中期;新石器时代晚期 2 马王堆女尸墓葬是()重棺椁结构。 A、四 B、二 C、三 D、一 3 【多选题】马王堆女尸保存的很好的原因在于()。 A、深埋 B、密封 C、绝氧 D、棺液 4 马王堆女尸属于干尸类型。 5 战国秦汉时期皇室贵族曾经流行戴假发。 11.3 汉代墓葬(下) 1 北京丰台大葆台汉墓的墓葬结构是()。 A、土坑竖穴墓 B、崖洞墓 C、砖石墓 D、洞室墓 2 海昏侯墓是指西汉时期()的墓葬。 A、刘恒 B、刘恒 C、刘贺 D、刘彻 3 【多选题】()是西汉前期的两座大型的楚王崖洞墓。 A、满城汉墓 B、北洞山汉墓 C、狮子山汉墓 D、大葆台汉墓 C 4 从战国汉代开始出现土坑墓和砖室墓。 5 黄肠题凑墓属于木椁墓。 11.4 隋唐时期墓葬 1 唐代帝陵制度发生改变,将堆土为陵转变为()。 A、封土为陵 B、砖石墓 C、依山为陵 D、崖洞墓 2 史前以来流行以玉敛尸的葬俗。 3 隋炀帝陵墓是洞室墓。 4 唐代帝陵的陵园平面布局自乾陵开始,形成了定制。 5 陵前石刻数目、种类和位置是从隋炀帝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。 12.1 宋元时期的皇陵 1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()市,南宋皇陵在今浙江()市。 A、巩义,绍兴 B、开封,杭州 C、洛阳,杭州 D、巩义,杭州 2 明楼是指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楼,内立帝庙石碑。 3 汉唐宋选址多在山前慢坡处,明代开始选址于高旷平地或因山为陵。 4 元诸帝后都实行“厚葬”。 12.2 明代皇陵(上) 1 地宫是定陵的主要部分,由前、中、后、左、右5个厅组成,()是地宫内最大的一个殿。 A、前殿 B、左殿 C、中殿 D、后殿 2 明定陵是明代()的陵墓。 A、朱翊钧 B、朱允文 C、朱棣 D、朱由检 3 【多选题】定陵有()部分组成。 A、陪葬区 B、地宫 C、宝城墙 D、明楼 4 金刚墙是一种陵寝入口处用于加固性质的墙。古建筑对凡是看不见的加固墙都称为金刚墙。 5 定陵的发掘过程顺利,出土文物保护的很好。 12.3 明代皇陵(下) 1 清十二帝,主要葬在()两处地方,俗称清东陵和清西陵。 A、辽宁 B、天津 C、河北 D、北京 2 ()皇帝在西陵首建泰陵,产生了“昭穆葬制”。 A、嘉靖 B、雍正 C、乾隆 D、康熙 3 1928年,军阀()在河北遵化县境内的清东陵进行盗墓活动。 A、袁世凯 B、孙殿英 C、溥仪 D、吴佩孚 4 镀金铜龙盘柱出自雍正的陵墓。 12.4 清代皇陵(上) 1 宋元时期,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处于停滞不前时期。 2 乾隆皇帝说过,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要供奉,开国守业的帝王都要祭祀。 3 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发展变化阶段中,三国至隋代是式微时期,对后代陵寝制度影响不大。 12.5 清代皇陵(下) 1 在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发展变化中,()属于发展完善时期。 A、明清 B、秦代 C、唐代 D、两汉 2 历代帝王不同程度地体现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团结统一、独立自主、爱好和平、自强不息的传统。 13.1 盗墓与防盗 1 探铲又称()。 A、扎杆 B、洛阳铲 C、手铲 D、探测仪 2 洛阳铲主要用于考古()。 A、发掘 B、整理 C、测量 D、钻探 3 【多选题】()工具是由盗墓贼发明的。 A、金属探测仪 B、探铲 C、扎杆 D、定向爆破技术 C 4 盗墓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存在的社会现象。 5 现在,盗墓工具和技术呈现科技化的趋势。 13.2 土坑深埋 1 山东泰安大汶口墓地10号墓是()时期的大型墓葬。 A、宋代 B、史前 C、唐代 D、西汉 2 ()时期,盗墓开始大量出现。 A、战国 B、春秋 C、夏商 D、新石器 3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盗洞最多的墓葬是()。 A、郭庄楚墓 B、老山汉墓 C、周原周王室大墓 D、秦景公大墓 4 春秋战国时代盛行厚葬之风。 13.3 积石与积沙 1 ()的出现使得墓葬位置更明显。 A、砖室墓 B、葬具 C、坟丘 D、石室墓 2 【多选题】陵墓的人为破坏一般分为()两种情况。 A、盗墓 B、毁墓 C、后代祭祀活动 D、护陵 3 【多选题】 中国古代墓葬防盗采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?() A、 土坑深埋 B、 积沙积石 C、 凿山为陵 D、 砖石并用 C 4 【多选题】用石头砌墓室四壁或把石头堆积在墓口作用是()。 A、加固 B、扩容 C、祭祀 D、防盗 5 积沙墓因其防护性高不太容易被盗掘。 13.4 以砖砌墓 1 ()时期起,墓葬建材和墓室结构开始大量使用砖建造。 A、战国 B、商代 C、汉代 D、魏晋 2 汉代以前,墓葬形制普遍为()。 A、土坑竖穴墓 B、砖室墓 C、石室墓 D、悬棺葬 3 宋李攸在()中,记录了宋英宗地宫封闭过程。 A、《宋史》 B、《文献通考》 C、《宋朝事实》 D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·真宗纪》 4 墓门汉代以后才出现。 5 宋代帝陵多为“积土成冢”,不易被盗。 13.5 凿山为陵(上) 1 开“凿山为陵”皇陵的先河是()。 A、汉宣帝杜陵 B、汉武帝茂陵 C、汉文帝霸陵 D、汉昭帝平陵 2 河北满城汉墓发掘时间是()。 A、1968年 B、1970年 C、1972年 D、1978年 3 玉衣又称()。 A、甲胄 B、玉甲 C、玉匣 D、玉琮 4 按汉制,玉衣是位高权重的皇室和贵族才能使用,而且还有身份等级的高低之别,分为铜缕玉衣、银缕玉衣和金缕玉衣三种。 5 玉棺在中国古代丧葬礼仪中非常罕见。 13.6 凿山为陵(下) 1 唐代乾陵地宫隧道的条石用()嵌固在一起。 A、塞石 B、燕尾铁 C、木构件 D、铁丝 2 明清时期主要采用()方式来防盗。 A、砖石并用,内外设防 B、凿山为陵 C、土坑深埋 D、积沙积石 3 隋炀帝陵考古属于主动性考古发掘。 14.1 对文物的认知过程(上) 1 我国《文物保护法》将我国文物保护单位分为()级。 A、一 B、二 C、三 D、四 2 各时代重要实物、艺术品、文献、手稿、图书资料、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,分为()和()。 A、特殊文物;典型文物 B、珍贵文物;一般文物 C、一级文物;二级文物 D、珍贵文物;特殊文物 3 珍贵文物中,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()级文物。 A、一 B、二 C、三 D、四 4 【多选题】文物定级的根据是()。 A、历史价值 B、艺术价值 C、科学价值 D、经济价值 C 5 历史上,人们对文物概念的理解经历了“ 文物 → 遗产→古董 → 古玩 → 古物 ”的过程性变化。 14.2 对文物的认知过程(下) 1 ()是属于较高一级的抽象概念, A、文物 B、古董 C、遗物 D、遗存 2 古代遗留下来的可以移动、但不会在移动中改变其形态的实物称为()。 A、遗物 B、遗迹 C、遗存 D、古董 3 “文物”是专业范畴的常用词。 4 若是社会文化表述,我们现在一般把文物叫作“文化遗产”。 5 “遗物”和“遗迹”,是专业范畴常用词。 14.3 构成文物的基本要素 1 动物、植物、土地、矿藏等有体积、有形状的实物就都是文物。 A、正确 B、错误 2 考古发现的人的遗体和遗骨,属于文物范畴吗?()。 A、属于 B、不属于 3 文物的时间上限是()。 A、秦代 B、新石器时代 C、人类诞生 D、夏代 4 文物具有实态性,所以文物都是固态的。 5 所有古代人类的实物都是文物。 14.4 文物概念的历时性变化 1 “文”和“物”两字,最早连句使用是在()。 A、《春秋》 B、《公羊传》 C、《左传》 D、《诗经》 2 “文物”一词的形成,可追溯到()。 A、商代 B、东周 C、春秋 D、汉代 3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自觉、专门并形成 一定社会风气的收藏、著录文物,形成于()。 A、宋代 B、唐代 C、元代 D、清代 4 中国现代文物学的前身是()。 A、古董学 B、金石学 C、骨董学 D、古器学 5 “古董”包含“古物”和“文玩’’两部分内容,时代包括古代精品和当代工艺品、书画名家作品。 14.5 金石学的兴起与发展 1 金石学的滥觞期约从()开始。 A、夏代 B、商代 C、东周 D、西汉 2 金石学的鼎盛期是()。 A、清代 B、明代 C、元代 D、唐代 3 民国时期曾以()取代金石学。 A、文物学 B、考古学 C、古器物学 D、骨董学 4 【多选题】1900年前后的三次文物大发现是()。 A、甲骨文 B、北京人化石 C、敦煌石窟 D、汉晋简牍 D 14.6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1 ()年,章太炎《中国史通略》首次向中国介绍了西方考古学。 A、1935 B、1921 C、1901 D、1900 2 《中国文明起源新探》的作者是中国考古学会前理事长()。 A、苏秉琦 B、张忠培 C、邹衡 D、严文明 3 1930年,民国政府颁布国家文物法()。 A、《文物保护法》 B、《文物保存法》 C、《旧都文物法》 D、《古物保存法》 4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源头。 5 1935年北平市政府成立了专门负责研究、 修古代建筑的 “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”。 15.1 考古学的作用(上) 1 中国考古学自()年代以后,开始普遍重视“保护”这一方面的内容。 A、1980 B、2000 C、1990 D、2010 2 【多选题】以下哪些是长平之战的考古状况? A、发现的都是男性标本 B、标本身高为170厘米左右 C、标本年龄多为30岁以上 D、从人骨创伤和骨架排列看,人骨有箭伤、砸痕、刃痕、骨折等。 3 20世纪80年代以前,中国考古工作主要是做专业科研。 4 考古学可以证实历史,但是不能订正、修改历史。 5 考古学发现对研究和复原先秦历史作用巨大。 15.2 考古学的作用(下) 1 以下()不属于长江下游考古学文化? A、良渚文化 B、钱山漾文化 C、马家浜文化 D、大溪文化 2 新时期时代可分为三个时期,其中中期距今7000-5000年前,通常被称为()。 A、龙山时代 B、仰韶时代 C、良渚时代 D、陶寺时代 3 ()被西方誉为“考古学之父”。 A、柴尔德 B、宾福德 C、斯坦因 D、汤姆森 4 上海地区的早期文化序列为马家浜文化、崧泽文化、良渚文化、()、马桥文化、广富林文化。 A、陶寺文化 B、钱山漾文化 C、红山文化 D、大溪文化 5 【多选题】上海的()文化曾在5000年前的远古时代第一次达到了中国史前各地文化发展的顶峰。 A、崧泽文化 B、马家浜文化 C、良渚文化 D、广富林文化 15.3 考古学科的内涵与外延 1 ()年,考古学从二级学科被升级为一级学科。 A、2011 B、2012 C、2013 D、2014 2 【多选题】()等是考古学科的专题。 A、美术考古学 B、冶金考古学 C、环境考古学 D、建筑考古学 3 【多选题】()等学科是考古学二级学科。 A、世界考古学 B、考古学理论 C、博物馆学 D、动物考古学 4 考古学是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。 5 考古学的下限是明代。 15.4 考古复原历史与考古重建文化 1 作家()是世界城市建筑遗产保护的先驱。 A、屠格涅夫 B、海明威 C、莎士比亚 D、雨果 2 法国()的建造与巴黎城市轮廓和色调极不相称,一直备受批评。 A、埃菲尔铁塔 B、凯旋门 C、蒙帕纳斯塔楼 D、卢浮宫 3 【多选题】中国文物工作的方针是()。 A、保护为主 B、抢救第一 C、合理利用 D、加强管理 4 1972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》,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。 5 文化遗产的提出,使文物研究重点从研究器物形态向研究器物价值转化,侧重对物的文化研究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。 15.5 考古资源的利用与传承 1 上海的广富林文化约距今()年。 A、3500 B、4300 C、4500 D、5000 2 【多选题】()等因素促使了中国文物考古观的进步。 A、民众需要 B、政府重视 C、行业推进 D、行业竞争 C 3 【多选题】2018年《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如干意见》中提出,文物工作的主线是()。 A、调查发掘 B、保护利用 C、遗产传承 D、展示利用 C 4 广富林遗址的保护之路构建起上海的早期历史文化发展标识,创新了广富林考古遗产价值传承新路。 下一篇: 2019网课创业人生期末考试答案一
|